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过去的五年,是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改革创新、继往开来、开创新局的五年,是凝心聚力,积极奋进,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坚持党建统领 干事创业赋予新动能学院实施“党建领航”战略,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一支部一特色”工程,先后获评全国样板支部、全省样板支部、市级过硬党支部与五星级支部,实现国家、省、校三级4项党建“双创”项目有序推进格局;聚焦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难题,创新推行了党总支“12365”党建工作法、基层党组织“12357”工作法、党员发展“三推三审”工作法,探索了“四抓四促”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凝练打造了党员博士服务团“三进三服务”、量子党员突击队、“量子志愿者服务队”“量子大讲堂”“学习加速度”等党建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党员”评选,30余人次榜上有名,先后涌现了学校抗疫六博士之一的省级样板支部书记韩锴博士、自费为学生购买考研真题、获省青教赛一等奖的好军嫂高娟娟博士、坚持学生工作无小事的省级优秀辅导员金波昌博士等一大批既是党员先锋,又是业务骨干的先进典型。在学院中心工作中,党员贡献率超过80%,生动诠释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聚焦核心竞争力 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市厅级项目13项,到账纵向科研经费796.2万元。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项目52项,到账研发经费3684.7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8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荣获中央军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潍坊市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2项。先后承办山东科学大讲堂、山东省原子与分子学术会议、山东省低维纳米材料会议、山东省物理学会年会、山东省物理竞赛组委会、鸢都学术论坛等多场学术会议。按照学校统一规划积极开展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点培育与申报工作,有15名教师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7名联合指导的研究生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发挥“头雁”效应 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学院在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光学”重点学科基础上持续推进高水平特色学科建设,以量子信息、光电信息技术、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为核心领域凝聚研究方向,打造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新增山东省“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光量子信息与调控”高校特色实验室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潍坊市“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新型能源转化材料及器件研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两个市级科研平台。获批山东省“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和“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山东省“量子物态科学与技术”高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团队三个省级人才与科研创新团队,“量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及应用”两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开新局面积极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战略,新增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硬件)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移动通信)两个校企合作培养方向。2019年物理学专业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两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又是省特色专业、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专业和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22年物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光学、固体物理2门课程获批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固体物理课程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通信原理、普通物理等8门课程获批山东省高校在线开发课程平台上线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获批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教材获批山东省高等教育一流教材;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1项。教师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山东赛区一等奖1项,首届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落实人才强校战略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获得新成效近年来,学院共引进博士学位教师37名,硕士学位教师11名,教职工总数达到104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引进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人,培养潍坊市“鸢都学者”2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获学校人才支持计划18人,其中新利官方网站学者“特聘教授”2人,“杰青”支持计划人选6人,校优青计划支持人选7人,优博支持人选3人,人才梯队进一步充实合理。选派47名教师通过国内外访学、高端人才服务企业计划、企业挂职锻炼、专业课程培训等方式完成教师培训进修,共新增“双师型教师”39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聚力学生成长成才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新高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近年来,学院团总支获评“先进团总支”3次、“红旗团总支”2次,学院辅导员聚焦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获得省级以上单项奖励13项,发表党建理论文章或大学生思政论文12篇,专著1部,1人获评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1人获省辅导员工作论坛论文组一等奖。学院注重以学生创新带动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获“互联网+”大赛省级银奖1项、铜奖6项,获“挑战杯”竞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银奖3项,获国创训练计划项目30项,获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奖项400余项。学院重视学风建设,学生考研录取率由五年前的15%逐步提高到近五年的平均30%,省级以上单项表彰奖励或综合性表彰奖励90项,1个团支部进入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TOP100榜单,1名同学获评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中青网等多家校内外媒体发稿160余篇,获评国家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支、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9支、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9名。展望未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心协力、科学谋划、踔厉奋发,努力成为新利(中国)有限公司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排头兵,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中,续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文:王树森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1本网讯 10月10日,党委副书记王守全主持召开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第二次调度会,调度近期筹备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会上,综合组、组织组、宣传组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近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王守全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充分做好第四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是开好党代会的前提和基础。他强调,工作上要重精细,要进一步细化梳理各项工作,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具体到每一位责任人,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宣传上要明亮点,加强党代会的宣传引导,多视角、多镜头、多版面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二级学院的特色和亮点工作,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保障上要强统筹,加强工作组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严格执行相关预算流程,以谨慎务实的态度完成好各项工作。(文/图:刘效磊/郭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1本网讯 10月10日,学校召开秋季学期创新创业工作会,学校副校长任立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同志总结了上半年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工作。任立春对本学期创新创业教育及第十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工作提出要求:各学院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要统筹谋划各类赛事,全面建立健全全员协同机制;要压实责任,全力做好第十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工作;要复盘反思,强弱项补短板,提质增效,全力提升创新创业工作水平。各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负责人、创新创业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文/图:韩桂红/郭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1本网讯 10月10日下午,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部署会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党委书记徐梅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主持会议并提出工作要求,副校长任立春出席会议。会上,任立春总结了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判了当前就业形势及我校促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部署。他指出,要准确把握毕业生就业意向,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要加强政行企校多方合作,为毕业生广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要重视跟踪调研,严格统计监测,为打造全链条的就业育人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及音乐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本学院在推进2023届和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徐梅在总结讲话中对学校就业工作给予了肯定。就做好下一步工作,她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当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加以解决。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力求2023年圆满收官,2024年取得良好开局。她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就业“一把手”责任;要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要加强统筹谋划,健全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机制,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来逢波对如何做好下一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各单位、各部门要尽快传达并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二是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细化工作措施,对就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三是深入反思问题,并反馈至专业设置和专业学科结构,用就业来推动专业改革和学科结构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2023届、2024届毕业班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专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文/图:谢丽/郭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0本网讯 10月10日上午,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改造及景观提升建设方案汇报会在我校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徐梅、校长来逢波,潍坊市建设局副局长卢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王守全主持会议,潍坊高新区住建局、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学院专家参加会议。会上,潍坊市市政设计院有关负责人从雨水收集利用、透水砖铺设、绿植、径流污染总量控制、雨污分流等8个方面,本着最小干预实现最丰富功能的设计理念,阐述了海绵城市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的详细设计方案。卢波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等情况。来逢波从生态校园与历史文化、景观与传承、大学理念与教学科研的角度提出了意见。与会人员从各自专业角度对建设方案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徐梅对潍坊市和高新区在学校发展建设上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要充分认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确立新利(中国)有限公司节水与生态相融合、“会呼吸”的海绵校园建设目标,争取成为全国示范项目,打造城市名片,成为城市亮点。要注重海绵城市科普教育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景观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内涵。要通过大力宣传,吸引相关专业师生积极融入参与,使广大师生成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据悉,根据相关工作安排,海绵城市校园建设项目将于10月中旬正式施工。 (文/图:宗淙/张蒙蒙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0本网讯 在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和民盟潍坊市委会的领导下,民盟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支部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紧紧围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撰写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咨政建言质量水平,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献计献策。今年以来,民盟市委会委员、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支部主委武晓燕教授撰写的《关于提升风筝节品牌价值,更好赋能经济发展的建议》被市委书记刘运签批并给予充分肯定;支部盟员、外国语学院教师安然撰写《关于争取加入自贸区 提升国际班列运行成效的建议》被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签批;支部盟员、文史学院副教授谭志强撰写的《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建议》被时任市委书记江敦涛签批。支部其他盟员撰写了《关于加快建设沂山旅游生态链的建议》《关于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建议》《对于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群体及家庭的干预建议》等好的建议,盟员之间形成了互相学习、共同调研、一起进步的良好建言氛围。(文:李琦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9本网讯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项目名单,我校9项课题成功获得立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5项。我校该课题立项总数取得历史新突破,立项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组织与申报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高等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在教研课题立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提供优势研究平台,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争取更高层次的课题立项和教研成果。 据悉,“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有组织的教育科研组织设立的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23年5月启动“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经资格审查、匿名评审,最终评选出立项课题1045项。 课题编号课题名称主持人立项类别23MY0204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资源整合模式研究丁菲菲重点23PXZ0209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质性研究李亚西重点23CX0303新工科背景下数字赋能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124”典型范式研究冀东重点23JS031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刘玉敏重点23WL0409“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郭姗姗一般23PG0409范式困境下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李国慧一般23PXZ0408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闫雪原一般23SX0402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生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研究孙建安一般23SZH0425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3324”课程思政体系多维度建设研究李志强一般 (文:李荣烨 编辑:庄梦琦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9本网讯 9月23-24日,2023年第十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第十一届“星辉杯”山东省智能制造大赛在济南大学举行。我校机制、车辆及物联网专业学子组成的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的好成绩。本次大赛于今年4月份启动,经各单位竞赛选拔,共有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64所参赛高校的4022项作品入围大赛,参赛大学生6000余人。经过两轮决赛比拼,大赛评委会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904项,其中一等奖173项。大赛主旨是聚焦国家“中国制造2025”重大发展战略,对接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创新设计能力、科技研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推动我省机器人、自动化机械、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机械与自动化学院一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院领导高度重视,对每次大赛的组织、参赛作品等都认真筛选,确保参赛作品获得好成绩。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增加了校际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搭建了平台。(文/图:陈红梅 编辑:魏霄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9本网讯 近日,2023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落下帷幕,我校传媒学院学子均荣获佳绩。在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我校传媒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刘正义、马玉轩、王慧武、刘珂、石桉璟、尹贻浩组队制作的《舟度古城》获山东省赛区游戏设计组一等奖,全国游戏设计组三等奖。石桉璟设计的《漫的微醺--新时代贵州传统米酒品牌VI设计》荣获山东省赛区视觉传达赛道一等奖,国赛三等奖。此外,李子怡同学的作品《唐朝吉祥插画制作》荣获山东省赛区数字绘画组二等奖、宋鑫的作品《邮出新面貌》荣获山东省赛区动画与视频设计组三等奖。在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传媒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杨文俊、杨玉明、宿文飘、邓玥、王慧武制作的游戏设计作品《药灵》取得山东省赛区一等奖、国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021级动画专业王茹雪同学设计的《药食》、薛晓雪同学设计的作品《医瘟》在数媒静态设计赛道取得山东省一等奖、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张茗涵设计的作品《理疗》荣获山东省三等奖。每个学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学院优秀教师的指导。在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传媒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主任董辉、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老师纪红梅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同时,新利(中国)有限公司荣获优秀组织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随着一张张证书寄到身前,彰显出我校学子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出众的专业能力,希望学子们再接再厉,于之后更多的比赛中再创佳绩,为学校再添光彩!(文:王立霞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8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潍柴产业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扎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科研与学科建设、学生教育与共青团建设等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党建引领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构建了以融合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模式,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一岗双责”,组织实施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党建思政工作有序推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学院党总支严格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初步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大思政工作机制。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了治学严谨、德业并举、宽容和谐、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入选省级样板支部1 个,团总支书记获“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政建设融入到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全过程各个方面,引培并举 全面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018年以来,引进博士44人,学科带头人4人。教职工总数为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7人(占比62.1%),教授22人(17.7%),副教授44人(35.5%),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2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鸢都学者”特聘专家及“潍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市级人才11人。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6名教师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或教学创新大赛奖项。科学谋划 聚焦高质量学科专业发展学院通过全面分析困扰学科专业发展的问题短板,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健全激励机制、实现融合发展的举措。以学科发展方向组建科研团队,聚焦省市发展战略,厘定科研项目领域和申报题目,精准发力,提高立项率。用好用活人才项目、职称评聘制度,完善学院内部评价机制,营造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干事创业环境。打破专业、学科边界,引导教师跨界交叉发展、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近五年,学院新增山东省蔬菜种植装备智能化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6个省级平台、10个市级平台、5个校级研究所、4个省级研究创新团队,承办山东省泰山学术论坛;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应用型科研课题9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1项,科研经费达7000余万元。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70余篇,发明专利120余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山东省高校科技奖等11项。完成省部级各类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70余项,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教材1部,山东省青教赛和创新设计大赛奖项6人次,国家教指委教学比赛奖项7人次,教材12门,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12门,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立足地方 全面开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认证标准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获批山东省应用型高水平专业群立项、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2个,完成“3+2”和“3+4”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五年来,学院学生人数从1300人增加到2483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48人。6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11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2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干部,8名山东省优秀学生,1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1个班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机械创新设计协会2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社团,“同心铸梦志愿服务队”荣获2022年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483项,其中国家级104项,省级379项,三等奖19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7项;学生申请专利30项,平均考研率为18.7%。植根潍坊 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院大力实施“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服务潍坊行动计划”,与潍坊市工信局共建工业设计服务平台,承办潍坊市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与潍柴集团共建潍柴产业学院,大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共建潍坊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与诸城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校际合作,推进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发展。积极实施校企人员交流制度,选派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60余人,参加“高端人才服务地方”行动计划40余人,横向项目9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校企交融 实现学院与企业双赢局面2021年4月,与潍柴集团协议共建潍柴产业学院,9月开始招生,12月获评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目前,产业学院三个年级在校生共291人,学校专任师资中高水平博士8人,聘任企业高水平导师28人(其中含“大国工匠”1人、企业博士9人)。校企共建教材8部,共建特色课程5门;已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潍坊市“现代产业学院专项课题”教研项目1项,校企横向科研课题到账经费超过300万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潍柴产业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郭姗姗 编辑:庄梦琦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7本网讯 9月2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董礼博士主持的《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政治哲学理论研究》获批一般项目,立项经费20万元,这也是董礼主持的第二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近年来通过提前部署、重点培育、多轮论证等措施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在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后期资助项目上均有所收获。科研处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保目标、抓重点、提质量、促交流”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科研制度和团队力量建设,强化科研组织与谋划,持续提升教师科研的动力和能力,力争在国家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文:袁田田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5本网讯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严希海教授向中共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积极拓展我市“第二水源”建设节水典范城市的建议》(《潍坊建言献策》第20期)的意见建议,市委书记刘运对此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采纳落实。近年来,学校教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托于自身专业,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撰写科技工作者建议,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多次获市厅级领导批示,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师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文图:韩靖雯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4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牢固树立政治首位意识。学校党委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委成员按规定认真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新要求,出台《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若干措施贯彻落实台账》,把党的政治建设落在实处,贯彻到学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持续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学校党委抓好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做到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党委书记、校长沟通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台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党建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统领作用。 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学校党委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有效解决了师生员工最急最忧最盼的一些问题,师生测评满意度99%以上;党史学习教育中,组织各单位各部门针对师生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大走访”“大排查”,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67个,逐项落实整改,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实现服务师生“大提升”;作为第一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单位,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取得了预期成效,被省委巡回指导组总体评定为“好”等次。 聚焦推动内涵式发展,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夯实。学校党委深入实施党支部规范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双包双联”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帮包二级学院党总支,联系师生党支部,二级学院党总支班子成员包帮联系师生党支部,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确定帮包联系点27个。注重提升党务工作队伍能力素质,各级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计划纵深推进,22个二级学院党总支配备专职组织员24名。 党建品牌创建不断深化。以全国样板支部育建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对标争先”等建设计划,选树基层党建工作标杆,稳步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育建与质量创优工作,形成国家、省和学校“三级联创、全面覆盖、典型带动、梯度推进”的局面,8个党支部分别获批“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度学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获“优秀”等次,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每人每年实施1项突破项目。2022年遴选确定37个党建品牌培育创建项目,“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创建亮点纷呈。前两批全国样板支部育建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验收,生成塑造了“图说新时代”“七色花”“尽美文创”“组织发展四答辩工作法”等党建品牌。 党员发展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发展党员的政治标准持续强化,优化教师“双培养”机制实施方案,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规程,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发展高知识群体和大学生党员3683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抓好党员和党员发展对象教育培训,严格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标准,完成党员轮训9364人次,培训发展对象3663人、入党积极分子13248人。创新运用多种平台载体开展培训,综合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新利(中国)有限公司网络党校”等平台开展教育培训。疫情期间,及时调整培训组织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加强顶层设计,全链条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 完善干部队伍选育管用机制。学校党委着眼优化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功能,统筹抓好年轻干部的使用配备,推进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有效机制,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断拓宽选人视野渠道,注重加强对年轻干部和专业化干部的配备力度。严把选人用人关,提任处级干部102人次、科级干部164人次。换届调整时,对年满57周岁的44名处级干部转岗使用,处级干部跨单位轮岗交流63人,共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提任二级学院院长、20名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提任二级学院副院长。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学校党委印发《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中层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办法(试行)》《中层干部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加强专业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干部的年龄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全面调动激发中层单位领导班子、中层和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拓宽干部培养锻炼渠道。学校党委持续做好脱贫攻坚保障工作,认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先后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千名干部下基层等各类干部35人次,选派18批次56人参加“四进”攻坚工作,增强干部实践能力,发挥高校优势特长,为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做好校外挂职锻炼工作,先后选派20余名干部到上级部门和兄弟高校挂职锻炼。组织博士到校内挂职,选派17名博士到管理部门挂职副科长(副主任),增进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交流。指导协调20个二级学院配备38名院长助理,加强学院教学、科研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从严抓好干部管理监督。学校党委印发《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协调机制,提高干部监督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落实《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若干措施》,严格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累计组织处级干部598人次集中填报个人有关事项,做好107人次的抽查核实及认定处理工作;先后审查31名干部因私出国(境),政审干部因公出国(境)69人次和干部社团兼职备案196人次,出入境管理登记备案195人,收缴管理护照(通行证)证件426本。做好省委巡视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发现有关问题专项整治。 (文:王鹏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3本网讯 9月26日,由新利(中国)有限公司主办、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宣传部、科研处、美术学院共同承办,山东正金文化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馆、贵州省大方县农民画研究院合作的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民画展”开幕式,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慕俄格古城西城门文化馆多功能厅举行。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英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方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吴姣姣主持开幕式。李英德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展览是对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为广大群众带来优秀的美术作品,让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要求。此次展览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生动多彩的图画,了解全国各地新时代以来的新农村景象。此次展览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也为广大农民画家提供了交流平台,广大农民画家通过交流,提高认识,将创作出更多新时代精品力作,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开幕式上,项目负责人美术学院(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董小慧博士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项目宣传短片。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王永健,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毕节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峰,大方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清平分别致辞,大方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大方县农民画研究院馆员刘华发言。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左汉中宣布展览开幕。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王永健,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左汉中,四川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荣誉会长徐新建,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执行主编刘剑,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洪文,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艺术类项目评审专家胡瑞波,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毕节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龚文富,中共大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祝龙福,大方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清平,大方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陈劲,新利(中国)有限公司美术学院院长助理王锐,新利(中国)有限公司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宿峰,新利(中国)有限公司美术学院李旭昌博士,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民画展”项目负责人董小慧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毕节市美术家协会、大方县农民画研究院、大方县文化馆、大方县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工作人员、农民画画家、学生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来到大方县慕俄格古城西城门农民画研究院展馆,观看了正在展出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民画展”。当日下午,“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民画展”研讨会在大方县慕俄格古城西城门城市书房举行。与会人员围绕对中国农民画的回顾与前瞻、农民画创作与艺术语言研究、农民画与美术教育、农民画的产业化、数字化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文/图:董小慧/郑吉军 郑宜旭 编辑:王慧婷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01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新利(中国)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