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我校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教师宋广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顶级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IEEE TKDE)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论文,题目为“Tangent Space Based Alternating Projections for Nonnegative Low Rank Matrix Approximation”。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制定发布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是计算机学界认可的标准,其推荐目录分为A、B、C三档。A类指国际上极少数的顶级刊物和会议,鼓励我国学者去突破。IEEE TKDE为月刊,全年共发文130篇左右,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群推荐学术会议和期刊列表》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方向排名第1位A类期刊。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非负低秩矩阵逼近的交替投影算法。此算法通过流形切平面的投影来逼近流形上投影,大幅度降低原有非负低秩矩阵逼近方法中对固定秩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所需的计算量。此外,论文证明了固定秩矩阵流形和非负矩阵流形切平面上的交替投影所产生的迭代序列可以线性收敛到两个流形的交集。利用该算法处理文本聚类分析、模式识别和高光谱数据时,在计算时间和精度上都优于现有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该论文由新利(中国)有限公司、香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的学者共同完成,是我校高水平合作和高质量研究的重要体现和关键标志,对于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文:崔秀玲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01-19本网讯 近日,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潍柴产业学院)在致远楼6501组织召开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及培训会议。学院院长刘永胜、副院长解福祥及全体博士教师参加会议。会上,刘永胜对学院2022年的基金申报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与其他院校、院部的基金申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就学院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安排。全体博士教师观看学习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选题、申报专题研修》专家报告。专家从国家基金项目对教师本人发展以及学院的重要性出发,强调了其在学科建设、科研质量、科研评估与考核中的重要地位。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进行了交流,大家表示受益匪浅,对选题与定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项目申报书中的理论框架、思路方法、重难点等方面的阐述有了更明确的把握,对于规范和推进申报书填写、提高申报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刘永胜总结发言,对提高2023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质量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确保申报数量稳定;二是要提高项目申报书质量;三是要提高申报专业性;四是学院要做好服务,改进管理,做好制度保障。(文/图 马钰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10-04本网讯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通知。我校谷善茂老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对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促进机制研究》课题获批重点立项课题;宿峰老师的《高校支持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创新实践研究》、刘美迎老师的《“U-G-S”协同机制下高校助力地方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体系的建设改革研究》、王倩老师的《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研究》3项课题获批一般立项课题。我校田晓华老师《山东省沿黄河研学旅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协同开发研究》、李宁老师《当代杨家埠年画的“红色主题”创作与美育价值探究》、孙良瑛老师《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3项课题获批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教学专项课题立项。我校重视教学研究,有组织地开展教研课题申报,并不断拓展课题申报渠道,学院教师积极准备课题,取得了较好的课题申报成绩。希望各位老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多出成果,按时结题,为申报更高层次的课题和成果做准备。(文:闫雪原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09-18本网讯 近日,潍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潍坊市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共有23项成果获奖。其中,周志霞的决策咨询报告《潍坊进军国内二线城市核心指标体系研究》、卢飞的专著《中国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与提升路径研究》、朱猷武的专著《明代衡藩与人文传承》3项成果获一等奖;王波的专著《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研究》等8项成果获二等奖,魏建平的决策咨询报告《关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招才引智工作的建议》等12项成果获三等奖。(文:袁田田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09-14本网讯 近日获悉,歌尔科技产业学院谷善茂老师团队撰写的论文“Finite-time integral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planar systems with non-vanishing uncertainties”(DOI:10.1016/j.automatica.2021.110016)被控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utomatica(影响因子5.944)发表,这是我校首次作为第一单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对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该刊与IEEE TAC被公认为国际控制与自动化领域的两大顶级期刊,属中科院Top期刊,是衡量各高校控制领域学术水准的标志性期刊,也是申报省自然科学奖的重要支撑材料之一。该工作研究了一类具有不确定性扰动的平面非线性系统的全局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由非线性积分项和半线性控制项组成的新型控制器,来镇定系统中的常阶扰动、时变扰动以及系统参数的建模不确定性等干扰。通过改进传统的加幂积分技术,增加非线性的积分环节,克服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干扰并实现有限时间收敛。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伺服控制、数控机床、直流电源、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等工业和国防领域,实现系统的高精度、强鲁棒控制。(文:王燕 谷善茂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03-18本网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获奖名单,我校两项成果获奖。其中,由校长冯滨鲁教授主持的《地方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校地深度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曹慧教授主持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旨在奖励在教学改革、研究、实践中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是全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颁授的最高奖项,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核心指标,代表了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平。本届共评出高等教育类获奖成果607项,其中特等奖32项、一等奖201项、二等奖374项。教务处负责同志表示,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的显著成效。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示范辐射作用,持续加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成果的培育、完善、应用和推广,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文:刘凤楼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03-17本网讯 近日,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相继公布,加之早前公布的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我校共4项成果获奖,其中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泰山文艺奖”1项。数学与信息科学院蔡建生教授主持完成的“图染色的极值问题和概率方法”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省自然科学奖。该项目以图的无圈和广义无圈染色的极值问题为研究背景,以概率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工具,紧紧围绕图的无圈和广义无圈染色的极值问题进行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系统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结果,并将各种不同的概率方法,根据其适用情况应用于图的各种染色极值问题研究中,取得了若干有意义的结果,为图的染色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概率方法,为图染色的极值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种子与设施农业工程学院曹慧教授主持完成的“苹果根域水肥调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集成了以生物质营养块为核心技术的“四四式”苹果立体根域水肥调控关键技术体系,制定了苹果根域水肥调控关键技术规程,实现了对根系集中分布层的水肥高效调控。采用集成示范、技术培训、网络媒体及科普文章等有机结合的推广模式,有力推动了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在苹果主产区累计推广30 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5亿多元。项目发表论文7 篇,授权专利6件,出版专著3部,培训果农7000余人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文史学院蔡丽利教授完成的《楚卜筮简文字编》获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本套著作共六册,240万字,主体由文字编和简文释文两部分组成,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卜筮简整理与研究”研究成果。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由省政府颁发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今年共有958项成果进入评选,最终298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并一等奖4项、一等奖44项、二等奖100项、三等奖150项。音乐学院丁菲菲教授完成的《新时代中国钢琴基础教育的思考—基于三百年钢琴教育发展演变的启示》,获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艺理论和评论类三等奖。泰山文艺奖是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山东省文艺界的综合性大奖,是山东省文艺界的最高专业奖项。本次共有831件文艺作品和52人参评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作品奖、文艺理论和评论奖及艺术突出贡献奖,共评出获奖作品124件。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重大科研成果的培育和凝练,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校企联合与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高层次科研成果奖的获得,在支撑学校学科和硕士点建设、应用型高校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提升科研人员申报高层次科研成果奖的信心,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热情。(文:袁田田 蔡月梅 编辑:徐安娜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2-01-15本网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8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6项。获得直接经费共计252万元。8个项目分别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宋广景主持申报的面上项目《噪音环境下的低秩张量填充理论与算法研究》,建筑工程学院曹玉鹏主持申报的面上项目《骨架吸附疏浚泥负压径向均匀固结机理及大应变模型研究》,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杨洪超申报的青年项目《二维hetero-MXenes体系电催化析氢性能调控的理论研究》,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王霞申报的青年项目《生物质多级孔结构活性炭制备及CO2捕集》,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郭姗姗申报的青年项目《锂离子电池低温交流加热机理与管控方法研究》,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曹凯凯申报的青年项目《基于混合Lp范数各向异性密度函数的最优小波估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王璇申报的青年项目《基于遥感观测的中尺度涡与行星波的调节机制及解耦方法研究》,建筑工程学院闫志明申报的青年项目《煤中惰质组火焚成因验证研究-来自华南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中的证据》。(文:张百雷 编辑:王珍 编审:张克刚 终审:韩永忠)
发布时间:2021-08-23本网讯 在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2021年专项课题立项的通知》中,我校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毕廷延申报的“社会资本视角下地方高校校友捐赠意识研究”(课题编号21XYD12 )获批“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专项重点课题。本次立项课题,是主持人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高校校友工作专项重点课题“地方高校校友捐赠机制及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7XYZD03)结题后的延续研究课题。课题的研究立足地方高校校友意识特别是校友捐赠意识的现状,将经过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探讨校友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从而为提高地方高校校友捐赠实效提供对策建议,为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性全国社团组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为鼓励开展高校校友工作理论研究,探索在高校校友工作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与实务等规律性问题,为我国高校校友工作建设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支撑,推动我国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决定联合所属校友工作研究分会设立“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本次共立项36项课题,其中重大9项、重点19项、一般8项。(文:张丹琳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克刚 终审:韩永忠)
发布时间:2021-08-10近日,我校叶超超博士与东北大学先进陶瓷研究院签订课题为“高性能陶瓷导电材料研究及制备”的横向项目。该研究采用不同烧结方式制备出高性能导电陶瓷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Weibull分布、残余应力及导电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后续导电陶瓷材料在工程材料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穿戴产品(如智能手表)消费越来越大众化,如同手机一样,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台或更多。智能手表不仅具有普通手表和部分手机功能,还能监测人们的运动情况、脉搏跳动情况,用于监控人们的健康状态。5G时代是万物相联时代,5G用于智能手表中,可以实时在线将人们的健康状态上传到互联网中,经大数据处理分析,最后服务于大健康产业。大健康大数据产业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价值超千亿,是各个国家新产业布局的竞争焦点。目前,智能手表仍然普遍使用光波用于脉搏监测,即智能手表主动发光,通过透明玻璃透过人的皮肤和血管接触到血液流动,然后再反射,经智能手表的接收器采集,最终转化成心电图。这种方式属于主动检测,不仅消耗较多的电量使智能手表的续航降低,还不能实时在线监测并将数据传送与5G物联网中。本产品使用导电陶瓷作为传感器,导电陶瓷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感知到脉搏产生的细微电流变化,将微电流信号转换成心电图,借助于5G网络,实时在线地将人的生命健康状态传至大数据处理中心,最后服务于大健康产业。 项目产品特点、水平和优势①导电陶瓷传感器组件相较于传统的光波组件拥有显著的技术迭代优势,其具有金属电学特性和陶瓷结构特性于一体的属性,使监控脉搏的原理发生了全新变化,由传统的发光—接触反射—信号接收模式直接转变为脉搏跳动产生的微电流——导电陶瓷传感器接收模式。②导电陶瓷传感器被动地接受微电流信号,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从而大幅度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③导电陶瓷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感知捕获人体细微的电流变化,从而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④导电陶瓷被动的接收信号模式可以连续不断地检测脉搏跳动的变化,并将数据通过5G物联网传送至大数据处理分析中心,可以实时在线监控人的健康状态,从而服务于大健康产业。⑤导电陶瓷传感器具有更简单的结构设计,组件较少,具有突出的价格优势。传统的光波组件需要玻璃透波,玻璃接触皮肤易产生油污,不仅降低探测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还不利于智能手表的美观设计,且容易划伤,影响人的穿戴体验;而导电陶瓷表面镜面抛光后,具有镜子一般的发光效果和玉石一样的润滑感,不易沾染油污,超高的硬度更不会轻易被划伤,其优异的耐腐蚀特性,保证稳定不变的导电性能,从而使探测微电流的能力长期不衰减。本项目负责人为我校讲师叶超超,同时该研究得到了东北大学茹红强教授与加拿大Ryerson大学Chen Daolun院士大力支持。(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供稿)
发布时间:2021-07-27今年,我校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马超老师与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就高性能增压系统及空压机研发及系列化开展产学研合作,签署101万元横向课题。该项目拟发展涡轮增压动力循环与动力涡轮全工况耦合匹配技术。建立发动机循环耦合的涡轮系统通流匹配模型,解决涡轮复合增压匹配难以考虑发动机缸内循环与增压涡轮及动力涡轮变工况耦合作用的难题。基于涡轮系统通流匹配模型,将循环耦合参数通流面积比作为变量,发展内燃机涡轮复合增压循环耦合通流匹配技术,实现发动机全工况的智能匹配优化。同时针对新能源燃料电堆进行压气机及气动部件的全新设计及参数优化,并进行产品系列铺排,完成全系列高效电动空压机的全产品系列的设计工作。通过本项目研发,拟完成以下技术指标:(1) 利用增压器压气机、涡轮机及动力涡轮的气动自动优化技术,将先进增压器压气机效率从现在的80%提升到82%,涡轮机效率从78%提升到80%,动力涡轮效率达到85%以上,同时耦合系统仿真优化,预期将柴油机复合节油率提升到4.8%-5.5%范围内。 (2) 电动空压机最高压气机效率≥78%;最大流量范围≥0.135kg/s;最高压比≥4.0;空压机系统最高效率≥68%;空压机耐久性≥8000h;空压机的噪声≤80dB(A);完成35K-85K产品平台的系列化设计工作。(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供稿)
发布时间:2021-07-27近日,我校林近山老师团队在机械工程TOP期刊《Nonlinear Dynamics》上发表了题为“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based on optimiz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for complex signal analysis”的研究论文。旋转机械工作环境恶劣,转速、载荷、阻尼和摩擦力等工况复杂多变,其振动信号呈现复杂的非平稳、非线性特征,且故障特征非常微弱,现有方法难以有效提取复杂机械振动信号的动力学特征。针对上述技术难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经验模式分解的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 发展了一种有潜力的机械振动信号动力学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对设备振动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利用非线性判别算法去除分解结果中的噪声分量和趋势项,保留分形信号分量,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对每个分形信号分量的极值点进行插值,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每个分形信号分量的包络,分离每个分形信号分量的频率调制部分,利用Teager能量算子估计每个分形信号分量的瞬时频率并计算相应的瞬时尺度,根据分析尺度自动确定振动信号去趋势结果,计算去趋势信号的多重分形谱,提取多重分形谱的左端点、右端点和极值点所对应的奇异指数作为设备运行状态的特征参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识别,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比现有方法更优越的性能。我校林近山老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和山东中科普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论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71-021-06223-7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供稿)
发布时间:2021-07-27近期,我校魏文庆副教授团队在中科院SCI 一区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上发表了题为“Phas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ulti-phase Nb–Ti–C and Nb–Ti–Al–C alloys” 的研究论文。纯铌具有相对较低的密度(8.6 g/cm3),较高的熔点(2467℃)和良好的室温韧性,有希望成为1100-1500℃高温条件下应用的兼有金属材料的塑性、韧性和陶瓷材料抗高温性能的新材料的候选材料之一。其中,Nb-Ti合金的密度一般介于6.2 - 6.9 g/cm3之间,与高密度超高温镍合金(8.l-8.6 g/cm3)相比可减重15-25%。Ti、Al元素为铌合金有效的合金化元素,TiC为铌合金有效的第二相,在Nb-Ti单相合金基础上引入TiC颗粒,添加适量的Al元素,开发新型Nb-Ti-C和Nb-Ti-Al-C多相铌合金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Nb-Ti-C合金Al元素的加入促使合金凝固过程由亚共晶向共晶、过共晶凝固转变。(Nb, Ti)C内析出二次Nbss是由不同温度条件下(Nb, Ti)C内金属原子溶解度变化及NbC向热力学上更为稳定的TiC转变引起的,且(Nb, Ti)C中高的Nb原子含量更能够决定Nbss析出驱动力及生长形貌。驱动力较小时二次Nbss沿fcc (Nb, Ti)C的密排面{111}面形核且平行于该面长大成为长条状,析出Nbss与母相存在如下取向关系:,;析出驱动力较大时二次Nbss形貌由长条状转变成不规则的片状,转变驱动力足够大时二次Nbss甚至越过晶界与一次Nbss枝晶相连生长为层片状。本研究揭示了热处理后(Nb, Ti)C相的形貌特征及相结构,总结了二次Nbss在(Nb, Ti)C内的析出机制,发现了二次Nbss析出可以提高(Nb, Ti)C的韧性。热处理后Al原子百分含量为15%的Nb-Ti-Al-C合金存在大量Nb3Al析出,Nb3Al相在(Nb, Ti)C周围Al原子富集区优先形核,长大后向Nbss枝晶内部扩展,Nb3Al相在Nbss内以规则的块状或长条状存在;研究发现Nb3Al依附于bcc Nbss的密排面{110}形核,通过向Nbss内排出Ti原子长大。本研究探明了Nb-Ti-Al-C合金热处理过程中Nbss内Nb3Al相的生长规律,发现了Nb3Al析出与Nbss存在的新的位相关系:[113]Nbss//[001]Nb3Al,(110)Nbss//(130)Nb3Al。陶瓷颗粒强化多相铌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以及其它领域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应用,随着多相铌合金及其制备技术研究的逐步完善,以及其制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铌合金必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魏文庆副教授是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团队的带头人之一,团队以目前国内领先水平的原位合成陶瓷颗粒和晶须(包括:TiC、Si3N4、TiN、SiC等)制备技术为支撑点,形成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和陶瓷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制备及应用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一年来,研究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和新利(中国)有限公司为第一单位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Applied Surface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 Hard Materials、RARE METALS发表中科院一区文章2篇、二区文章3篇。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装备研发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关企业各类纵横向研究课题的支持,研究经费总额220余万元。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443.webvpn.las.ac.cn/science/article/pii/S0921509321004871(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供稿)
发布时间:2021-07-27法学院李程林博士在犯罪既遂标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论犯罪既遂标准”为题于2021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ISBN 978-7-5203-8349-3)。关于犯罪既遂标准这一刑法理论问题,大陆法系已基本达成共识,也即构成要件说,而我国刑法学界对此问题却仍然存有较大争议,犯罪目的实现说、结果说、法益损害说、构成要件齐备说等众多观点各执一词,用“混乱”一词概括我国既遂标准的理论研究现状,当不为过。此外,在我国处于通说地位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其实来源于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说,可通说在我国刑法学界却受到种种诘难,这与大陆法系已达成共识的状况形成了较大反差。我国刑法学界争论不断、通说遭到普遍质疑,这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司法实践部门准确认定具体犯罪的既遂标准。如果长此以往这一问题在刑法学界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任其处于纷争状态,将不仅有碍我国刑法理论自身的发展完善,更有损我国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所以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确立一个较为合理的犯罪既遂标准,这无论对于我国刑法理论还是司法实践都是大有裨益的。李程林博士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探索,认为通说在我国遭受种种诘难,究其根源是我国学界在引入大陆法系“构成要件说”时对其内涵产生了误解: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仅指三阶层体系的第一个阶层,而非整个犯罪论体系,而我国学界却将其误解为四要件“犯罪构成”,所以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与我国的“犯罪构成”两个术语混淆了,由此导致大陆法系“构成要件说”引入我国后发生变异。因而提倡在澄清误解的基础上正本清源,主张犯罪既遂标准是“实质构成要件说”,指行为符合了经过法益侵害实质解释后的构成要件即为既遂。然后,主张将犯罪分为实质结果犯与实质行为犯两种类型,进而分类型讨论如何以实质构成要件说认定其既遂标准。最后,关于犯罪既遂标准认定的疑难问题,主要围绕危险犯和数额犯来进行探讨,实质构成要件说也能够予以有效解决。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新利(中国)有限公司2017年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和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法学院重点学科项目的资助。(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1-07-27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新利(中国)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