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一载,因材施教、立德树人是他坚守的使命;力求创新、臻于至善是他不变的追求;居诸不息、初心如磐是他数年如一日的操守。他,就是2022年度“新利官方网站最美教师”王磊。
王磊,现任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智能物联与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他将全部所学倾囊相授;在科研之路上,他努力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和共行者,引领和陪伴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实现梦想,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深耕学术 一心从教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软件也需要硬实力支撑,没有千万次的训练,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这是王磊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理念,也是他反复强调给学生的“独家秘诀”。因此,王磊坚持把创造性思维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实训中,不断鼓励学生将学理论、写代码、仿实战、做项目相结合,即将“学练赛用”四项综合运用、共同发展,以达到使学生技能快速且稳步提升的目标。
对于王磊而言,学生不只是需要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后来者”,也是科研创新路上的“同行者”。依照创新软件工程师培养体系和先进精益团队管理体系,王磊多年来坚持在全校遴选优秀学生并精心培养,通过几年如一日的代码训练锻炼学生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坚持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多参与竞赛,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比赛中提升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技术潜能。除上课和去合作企业之外,7121或7122这两个实验室一定能看到王磊钻之弥坚的身影。在这两个实验室里,他和学生创新团队一同搞研发,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助推学院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王磊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他创建了“大学生IT创新协会”,吸纳学院里对此感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以培养优秀软件开发专业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应用型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方法,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带领并指导团队成员多次参与比赛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该团队曾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支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获评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到人民大会堂领奖。
在王磊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该团队已成为一支业务能力精、学术水平高、协作精神强、科研成果多的学科团队。近五年来,他的学生屡获佳绩,先后获得“蓝桥杯”大学生软件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8项、优秀奖9项,省级获奖200余项……成才非一日之功,十年来,王磊坚守在教学一线,以三尺讲台为主阵地,以实验室为学生的成长土壤,谆谆教诲、悉心栽培,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长成才。
教亦多术 力促良才
王磊的教学从不只停留在学校,他致力于构建以产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智能计算和应用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方面与企业密切联系,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出发点,探索产学研用融合的学科专业建设路径,逐步形成更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教学内容、案例体系和育人模式。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王磊将教学同实际相结合,在理论讲解中加入更多实例,教导学生“实践出真知”,带领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利用企业相关横向项目和课题训练学生、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增长经验,培养本科生参与项目的实践能力,提高青年科创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解决方案。他紧紧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开展应用型研究,尤其关注工业企业的DevOps、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等研究方向,结合企业课题展开包括制造执行系统数据追溯、用户画像等具体课题的相关研究,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理念应用到企业中去。同时,围绕上述研究方向,在《电子学报》、《中国科学》、《山东大学学报》和《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优秀论文20余篇。
2013年,以王磊为负责人、学院青年博士及学业成绩在专业前2%的高年级学生骨干为成员的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青年创新团队成立。团队服务省市重点互联网企业、高端制造和软件企业,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方向,旨在解决企业智能计算与应用方面的核心问题。
作为团队负责人,王磊带领团队致力于精益管理体系、数字化工厂规划、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工业软件等方向的研究,同时着力于相应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工作。团队为潍柴动力、万声集团、中国航天科技等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和工业软件开发实施服务,受到了一致好评,同时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战“疫”有道 御守云端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校开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全部转为线上进行。此时,提高“云教学”质量并有效监督管理学生按时上课成为线上“云教育”的关键。在此情形下,王磊主动请缨,带领团队直面问题、攻坚克难,依托我校平时最常使用的办公软件“钉钉”,设计研发“上课签到”微应用,将教育信息化、在线教学督导同钉钉结合,一举解决两大难题,为保障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任务中最难的部分是获取签到学生班级、学号等数据信息并将其全部导入系统,由于系统限制,导入数据最多可达20000条。可这对于我校庞大的学生群体来说,还远远不够。初次导入时,便被系统提醒试用版本已超过业务数据数量,但王磊并没有因此被难倒,他凭借对“低代码”技术和制造业数字化服务的了解以及多年的研发经验,带领研发小组连夜对钉钉平台文档进行研究,确定了另外一种处理方法。经过多日奋战,原定七天结束的工作,最终提前两天顺利完成。经过实践应用和之后的不断修改完善,该系统成功在我校钉钉应用平台上线,并在学校多个二级学院进行推广应用,完成对线上课堂学生的有效管理,为“云端”教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使我校得以圆满完成全封闭管理下的教育教学任务。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我校逐步恢复线下教学。新的问题再次来临,如何保证近五千名大一学生每日能安全、有序、精准地往返于校外弘德书院住宿区与主校区间,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棘手问题。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王磊再次受命,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为设计一套全新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系统,王磊结合近几年的企业服务经验,针对学生工作的复杂性,最终确定通过钉钉进行人脸识别签到,开发出了弘德书院———主校区“学生往返人脸识别系统”。方案确定后,王磊及团队通宵达旦、数夜鏖战,对28台设备进行了数据初始化和人脸校对设置,系统开发胜利完成。可对于初开发的系统难免会出现各种状况,为快速定位、跟踪并解决问题,他白天工作,晚上充当弘德师生系统客服人员,耐心答复师生在往返中使用系统时出现的问题,整理、分析、回复问题至凌晨,整理相关文档10余种,通过热点完成数据的补充上传,充分保障学生疫情期间的出行安全。在王磊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线下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相对封闭管理阶段平稳结束。
面对成绩,王磊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投身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工作,为学生拨开云雾,为求知若渴的灵魂指明前路,丹心一片书芳华。
(文:刘思聪 )
微信公众号
新利官方网站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新利(中国)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