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曹玉鹏:万变守其本 吾心持长青

发布时间:2021-09-18

曹玉鹏,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2020  12 月份正式入职我校。入职后成功获批 202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获资助经费 58 万元,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 1 项,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 篇,录用待刊 1 篇,授权发明专利 3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2 项。在教书育人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授于学生,为学院教育教学的创新、科研项目的不断探索和突破注入了新生力量。

以赤诚之心   拓科研之路

 所做皆因热爱。曹玉鹏说:“我非常喜欢深入探索和沉浸思考一件事情时的那种状态,虽然难免会有枯燥的时候,但我更享受突破难题后带来的成就感和在攻坚克难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就是因为这份热爱,曹玉鹏老师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一路走来,播种理想,迎接曙光。

大学时期的曹玉鹏老师不断去尝试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成绩优异,出类拔萃。研究生时期,曹玉鹏坚定了自己的科研道路,更加认真学习工科学的数理方程、数值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为自己以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对自己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曹老师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莫过于博士生学习的时期。为了更好地精进自己,曹老师下定决心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曹老师说:“博士阶段的学习可以使自己更深入地接触一些理论知识,包括现场的一些工程,可以让自己更加实际地发现很多问题,再投入书本,锻炼自己的学术素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术外的一些个人能力,为以后的科研之路开辟光明大道。”梦想不在于终点,而是在追逐它的过程。曹老师不断地抓住机会,锚定目标,不畏艰险,搏击属于自己的天地。

曹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会积极地投入课题的实践研究。研究生期间,曹玉鹏一直在研究生老师的带领下专注于地基处理方面的课题研究,重点做海洋、港口、码头和内陆河道等处淤泥处理方面的工作。升为博士后,仍旧坚持做着淤泥处理研究方面的课题。毕业进入学校后,曹老师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深入地探索,使课题实现发展、突破与创新。“找出目前形势下的科学问题,突破技术瓶颈,使其成为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科研作品”,曹老师说:“做科研工作就需要一步一步的来,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很多人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科研方向,但我就是想把它做到底。”因为在曹玉鹏老师心中,彼方尚有荣光在。

曹玉鹏老师在科研方面始终都在不断地钻研,找寻出各种可能。而在教育教学方面,曹老师把这种可能放于实践出真知中。在曹老师开垦的科研之路上,将前沿的科研实验与校内的教育教学相结合,去实现互补。在教学实践中,曹老师会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参观学习,让学生得到一种感官上的认识,以及让学生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自己独立做一些工程设计,将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去,从而发现更多科研的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收获。曹老师对于科研刻苦钻研的态度也激励着学生们认真地投入学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乐此不疲。

 以心为田   行在路上

教师既是学问之师,也是品行之师,不光要具备“吐辞为经”的真才实学,更要拥有“举足为法”的良好品行。“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曹玉鹏老师就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与他的苦干精神是分不开的。”曹老师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曹老师从2015年起教授《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到如今这门课程的教材已更新过6次。在这期间,曹老师为了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总是在第一时间就钻研课本新增的知识,结合一些最新的失败案例以及当代工程发展的现状给学生进行讲解。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瑞民说:“我们学院对于人才的标准,能力是首要,年轻是资本,要有继续研究的活力和动力。而曹玉鹏老师非常符合我们学院对于新兴人才引进的标准,是我非常欣赏的难得的人才。”曹玉鹏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却很谦虚:“我的教学目标挺简单的,没有考虑过当教育名家,只是想要将自己懂得的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

 就是因为这个将自己懂得的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潜心从教、严谨治学的态度,不仅为建筑工程学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还会帮助学生合理地处理毕业后踏入社会的工作诉求,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的,科研之路亦是如此。在曹老师那里,最大的困难是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在同一个科研方向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面上项目,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重点,所以在选题时,就需要搜集并结合大量的资料来分析其他研究者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形势来确定自己的选题。科学问题难找出、特色问题难突破、核心技术难凝练,一直都是科研项目的瓶颈之处,而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为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实现项目的真正创新升级,曹老师不断重新构建思路,尝试多种多样方式方法使其成为一种结构性,让它成为自己的特色,将创新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达到了科研工作者获得真理,为人们生活服务的目的。

心若凌云   清风自来

建筑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将其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进行推进,使教学队伍从重数量向重质量方向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不断搭建人才平台,推出各项扶持政策。

谈起来学校的初衷,曹玉鹏老师说:“当初选择来新利官方网站,就是因为学校能为我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学校的人才政策能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国家级项目顺利推行提供精准的支持,为年轻骨干提供更多优质的发展机会。”在与建工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瑞民进行沟通交流和及时了解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后,曹玉鹏向学校人事处提交了他的应聘简历。由此,开启了他在建筑工程学院的新征程。

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柳长江在谈到学院的人才引进政策时说:“要想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首先要借好‘外力’,为教师发展搭建良好的社会平台。另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努力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基于学院对人才的这种支持,曹老师等年轻老师来到建工学院后,才能够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探索和规划。

曹老师之前的科研项目受当时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科研实验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大多数实验都是为论文写作而开展的基础性实验。现在,建工学院为青年教师开启科研探索之路提供了切实的资金保障、优良的办公环境和实验条件,曹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想法大胆运用到实际研究当中,不断冲击国家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奖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论文发表方面,曹老师通过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分析,了解其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层层创新。

“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而曹老师内心深处的声音就是在科研道路上焕发青春光芒,所以他选择了新利(中国)有限公司,选择了建筑工程学院,这个让他梦想再度起航的地方。“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曹老师一直都在尽其所能为科研事业做着不平凡的贡献。未来借助新利(中国)有限公司这一平台,还有更多的可能等着曹老师去探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曹玉鹏老师正是建筑工程学院新引进人才的缩影,而以曹玉鹏老师为代表的年轻教师们将会接好教学与科研这重要的一棒,共同完成学院的接力赛跑,为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高水平应用性大学建设不懈奋斗。


(文:燕鑫玲  成璐瑶)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新利官方网站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