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坚决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主旋律,坚守课堂教学“主渠道”,锻造教师队伍“主力军”、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产业学院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优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化专业建设 攀高攻坚教学研究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聚焦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对标一流专业建设建设标准,大力推动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学校先后增设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书法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供应链管理7个新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物理学、化学、汉语言文学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专家进校评估。学校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申报新上新能源汽车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数据计算及应用、足球运动等4个新兴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学校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早培育,统筹兼顾聚合力、整合资源促提升,出台《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教学建设项目及成果分类认定办法》,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积极申报教研项目,聚力培优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74项,其中国家级2项;山东省教育厅立项42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15项;国家教指委项目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凝心聚力打造“金课”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五年来,学校全面启动“金课”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标兵等优秀教师作用,坚持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分类建设,着力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深化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构建形成高水平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学校7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24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4门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思政课“金课”;8个教学案例获评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9门课程获评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建成在线课程283门,其中在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上线课程137门(位居全省高校前三、同类高校第一)。学校出台《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1220门课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力争在到今年年底,全校所有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以及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全覆盖。2018年以来,学校借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高水平教师比赛平台,出台《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坚持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引导教师自我加压、艰苦磨砺、重塑自我,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获得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1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项,成绩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获得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得山东省音体美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9项。获得省思政课教学(或教学设计)比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唯一获得两项一等奖的学校)。学校教师共主编出版教材66部,3部教材获评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5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产业学院新形态2021年以来,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对接,以建设高层次现代产业学院和大学生实践基地为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不断凝练打造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品牌特色。学校分别与潍柴集团、歌尔集团、天瑞重工等企业合作建成5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潍柴产业学院入选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入选首批潍坊市现代产业学院。全校74个专业全部实现校企共建,推动“政校企协”多方协同、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学院建设新形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提效。五年来,学校锚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多措并举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育人实效凸显,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和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68项,三等奖92项,优秀奖30项;获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3项,二等奖492项,三等奖599项。自2018年来,我校师范生参加全省的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取得了47个一等奖,75个二等奖的好成绩,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树立教学管理一流品牌五年来,学校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四好一新”学籍学历管理方法路径,打造了我校学籍管理特色品牌,2022年6月在教育部举办的“2022年度全国高校学籍学历注册和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学校作了典型发言(全国仅两所,另一为大连理工大学)。我校教务处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一名同志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本科录取分数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25位,2022年排名前进至第23位,2023年省内本科录取最低位次继续提升5814名。学校荣获“山东省2022年教育考试优秀考点”荣誉称号,并收到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来的《感谢信》,对我校招生考试相关工作表示高度认可。(文:张芳芳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6贺 信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欣闻新利(中国)有限公司代表队在近日举办的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顽强拼搏、勇于超越,与全省众多高校运动员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和精湛一流的竞技水平,荣获1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3人次打破学院记录,取得了建院以来最好成绩,为我市赢得了荣誉。在此,谨向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及获奖运动员表示热烈祝贺!近年来,新利(中国)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大力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着力强化体育训练和竞赛引领,构建形成了“赛、训、教”一体化工作机制,在省第八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同时,主动协同推进体卫融合、体教融合,自觉承担儿童青少年健康筛查和运动干预等重大民生实事,在助力全市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和中小学体育、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全市各行业各领域正在全力推进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希望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激发人才集聚优势和机制创新活力,大力推动体育学科提质增效,有效引领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为加快打造体育强市、努力建设更好潍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2023年10月14日
发布时间:2023-10-14本网讯 10月14日,学校召开第四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研讨会,校党委书记徐梅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领导来逢波、王守全、王成端、赵卫红、任立春、武玉杰出席会议。会上,校领导根据报告起草工作专班前期形成的报告初稿,结合工作实际,一一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徐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党委工作报告作为党代会的灵魂性内容,对于进一步提振师生士气,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梅强调,工作专班要根据校领导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报告内容进行高标准修改完善,充分体现报告在推动学校工作中的指导性、前瞻性、引领性作用;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真正使报告起草成为凝聚智慧力量、广泛达成共识的过程;要把握时间节点,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高质量完成报告起草工作。党委(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文/图:安兴杰/郭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4本网讯 10月11日至13日,2023大学校长论坛、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领导与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应邀参加。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现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视频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作主旨发言。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蒋天宝主持开幕式。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等话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发布了《2023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分析报告》。公布了人民网2023年高校优秀新闻作品。本届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民网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作为国家级大型年度教育论坛,人民网主办的大学校长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累计600余位大学书记、校长参加研讨,成为凝聚共识、助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年度盛事。期间,来逢波与多所高校领导进行亲切交流,就校际交流与合作达成许多共识。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陪同与会。(文:张增森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4本网讯 今年是我校建校72周年,在10月16日校庆纪念日前后,学校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共同欢庆这一新利官方网站人的节日。自9月中旬起,学校就在线上组织开展了“母校恩、校友情”征文活动,10月8日至15日开展了“祝福母校”短视频集锦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了学校发展战略咨询指导会、艺术家校友进校园宣讲会、新利官方网站学子祝福母校特色活动、以“我当老师30年,我为学校谋发展”为主题的优秀老教师代表采访、学科建设工作指导会、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学生餐厅空调捐赠仪式、无偿献血进校园活动、体育界校友进校园宣讲会、校友篮球友谊赛、“新起点 新征程”大学生艺术团专场演出,以及致敬青春,祝福母校,以青春之名共颂新利官方网站风华——2023年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行活动走进新利(中国)有限公司等一系列丰富多样形式的庆祝活动。10月16日校庆纪念日当天,主校区第二餐厅和弘德社区第三餐厅将举行“我与学校共庆生”——师生共庆建校72周年美食品鉴,为新利官方网站以及跟新利官方网站同一天生日的学生庆生;同一天,安顺校区将组织开展师生共庆建校72周年活动,并举办“砥砺奋进,逐梦前行”庆新利官方网站72华诞歌舞演艺。与此同时,学校社团在10月12-15日举办了“满心欢喜 只等你来”——2023年学生会等校级团学组织纳新,10月20-21日还将举办“百团簇青春 青春绘蓝图”第十六届社团文化节社团嘉年华。校庆纪念日后,学校还将举办校友、企业家“财智汇聚 共谋发展”沙龙活动,中韩文化交流会,企业家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与校友们广泛交流,共诉深情厚谊,共谋发展大计。(文:郭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4本网讯 10月12日至14日,由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博会)在青岛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桂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校在山东专区和科技创新专区设置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我校原党委书记李东出席相关论坛,校党委书记徐梅、副校长王成端出席相关活动。在山东专区展位上,我校展示了近年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丰硕成果,突出了在产教融合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科教融汇赋能产学研协同发展、职普融通助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校城融生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四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展位展出了磁悬浮地球仪,以及X-SUPPORT供给车模型、“cross风”新能源汽车模型、助力乡村振兴文创产品等十余件学生作品,吸引了相关领域从业者、学者和学生的关注。科创展区展示了我校现代设施渔业研究院、水生态安全与环境工程实验室、热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团队的重大科研成果及成果运用转换情况,展现了我校有组织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组织科研、有组织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路做法。13日,徐梅出席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论坛,并到我校展位了解布展情况,慰问参展工作人员。她指出,本届高博会为我校提供了展示“四融”成果的平台。近年来,学校坚持把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基本路径,推进理念、机制、模式创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道德优良、专业扎实、敢闯会创、社会亟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科教融汇方面,我校坚持“创大平台、建大团队、立大项目、出大成果”思路,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形成。坚持“四个面向”,制定实施服务黄河国家战略、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会期间,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罗公利莅临我校展位指导,肯定了我校纵深推进科教产融合创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做法。高博会筹备前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徐梅书记、来逢波校长亲自调度、多次指示,分管校领导就我校布展、参展工作专题调度,要求多措并举,确保高质量做好布展、参展工作。高博会期间,学校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高博会系列活动。教务处组织全校17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论坛或有针对性参观。就业中心组织各学院就业指导专员代表、毕业班辅导员代表和毕业生代表40余人参加高博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我校青岛校友会校友和全国多地校友慕名来到我校展位参观交流。据悉,本届高博会设置了六大传统展区和特色专区。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主题,举办50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论坛,近20名院士亲临现场并作报告,积极回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关切。共吸引6000余家企业和1500余家高校参会。(文/图:王珍 魏霄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3本网讯 10月13日,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守全主持召开学校校史馆资料更新工作调度会,部署校史馆资料更新工作任务。会上,宣传部负责同志结合校史馆各板块内容通报了工作分工并对资料更新工作的时间节点作了安排,美术学院负责同志就如何更新作了详细说明。王守全讲话时指出,校史馆在展示历代新利官方网站人的光辉业绩、传承新利官方网站精神、鼓舞凝聚人心、展现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学校发展,需要撤换修改不合时宜、不够准确的内容,补充相应的新内容,特别是2021年学校70周年校庆以来,学校取得的突出成绩、标志性成果和优秀师生、经验做法等。他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此次校史馆资料更新工作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部门一把手亲自负责,亲自抓推进落实,严格、认真、仔细审查修改内容,确保资料更新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他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密切沟通,通力合作,按工作安排时间节点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此次校史馆资料更新工作,让校史馆准确、详实、全面展现新利官方网站光辉风采,以优异成绩向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献礼,以团结奋进的精气神走好学校新的长征路。涉及校史馆资料更新工作的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文/图:张晓丽/郭然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3许瑞瑞,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生物与海洋学院副院长,山东科技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山东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23年8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20余篇,参与申请专利3项。心怀感恩与科研共进步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成功申请对于许瑞瑞来说是很“幸运”的,她内心充满了感恩与感动。“这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立项,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也离不开课题组成员的团结互助。”许瑞瑞感慨道。其实这份“幸运”的背后,是许瑞瑞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至微至精的努力。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引进大批优秀博士人才,不断优化科研条件,加大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及立项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许瑞瑞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需要持续发力,在近两年的准备过程中,更是经过多次学院论证、同行专家指导,课题组团队成员也是一遍遍通读申报书,查找不足,补齐短板,不断打磨申报书。最令许瑞瑞感动不已的是,在她遇到困难时,她的科研合作伙伴们总是暖心鼓励,大家齐心协力破解难题,这也是她在科研道路上能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我的家人一直都很尊重我个人决定,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专注教学与科研,他们都无条件支持我,鼓励我,关心我,家人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底气”,许瑞瑞在提及家人和好友时幸福感溢于言表,“身边有太多优秀的科研同伴,是我学习的榜样,也非常感谢这些好朋友给予的宝贵建议、帮助和鼓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科研之路、重在坚持。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许瑞瑞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潍坊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潍坊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潍坊市第十届科学技术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正是这些科研成果的慢慢积累,才有了今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立项成功。“板凳一坐十年冷,旁人岂知其中苦。”作为科研工作者,许瑞瑞不忘初心,在科研道路上数年如一日。作为分管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负责人,虽然行政事务颇多,许瑞瑞也尽量抽时间多阅读文献,时刻关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敏锐发现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契合的创新点,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她还认真钻研琢磨专业书,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助力高质量教学和研究。杨绛先生曾言:“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许瑞瑞老师热爱阅读,在忙碌的教学与科研之余,她会挤出时间来阅读,读书于她而言是最好的良药。坚持热爱走科研之远道科研环境对科研成效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许瑞瑞深有感触,“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支持,同事之间和谐互助,我在积极奋进、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中受益匪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立项初始,许瑞瑞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向同行专家多次请教,课题组团队成员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项目选题的依据,结合前期果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础,探讨新型肽激素的转录调控机制,全面解析肽激素发挥作用的互作蛋白及其信号转导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为提高申报书质量,许瑞瑞与团队成员多次交流研讨,反复推敲论证,大到立项依据到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到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到可行性分析,小到每一处标点符号、行间距、起止页码都进行认真修改,努力做到严谨缜密、条理清晰,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案可行性高,研究基础扎实。学院学术培育团队的每位成员也因学术交流活动接触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和科研课题,大家相互启发,充分交流,共同探寻科研领域的创新点和新突破。作为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建立在长年累月、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因此需要具备不怕苦、肯吃苦的精神。提交申报书以后,虽然心有期待,但许瑞瑞依旧保持平常心,前期多次申请未获批,但评审专家给出的建议和指导对于项目申报书的修改与完善也是十分珍贵的。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今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许瑞瑞认为,科学研究靠单打独斗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样重要,要学会提出科学问题,积极与同行专家、老师、团队成员交流,进行有效沟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批是许瑞瑞团队不懈地坚持与努力的结果,也是崭新的开始。学校科研立项的新突破大大增强了众多投身科研的同伴继续走好科研之路的信心,以“热爱之心”耕耘“科研初心”。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研而有“方”,赋能明“向”,唯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方能不断成长。“热爱一项事业,就要奋不顾身地投入。”因为热爱,许瑞瑞一如既往地在科研领域探索。从事科研工作的点点滴滴,筑成许瑞瑞探索科研事业的高塔,虽常会与挫折相伴,但因感动感恩赋予的力量,令她深知艰难却仍不畏惧砥砺前行。躬耕教坛行育人之使命在教学工作中,许瑞瑞始终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理念激励和鞭策自己,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力求做学生为人、为学、为事的“大先生”。对于许瑞瑞来说,比起成绩,她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与感受。疫情期间,面对学生没有及时进入网课课堂、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她第一时间并没有责怪、批评学生,而是与学生细细交谈了解情况,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为其解决因修双学位课程而未能兼顾学习的困境,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有效学习。当得知有学生因为考研选择学校及专业而焦头烂额时,她会与学生促膝长谈,给出合理建议,力求引导学生精准发力,准确选择。谈及许瑞瑞老师,学生们无不诚恳而向往地说:“想成为像瑞瑞老师那样的人。”责任是能力的基础,是成就工作的关键。许瑞瑞认为责任感是她努力平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重要因素。不厚其重,不能任重;不敬其业,不能任教。“教学与科研相长”不是她一个人的追求,更是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教育者共同的追求。“科学研究实际上十分枯燥,兴趣是首要的,其次需要学生自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寻找乐趣。”许瑞瑞说。对她而言,学生不只是需要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后来者”,也可以是科研创新路上的“同行者”。许瑞瑞组织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加课题小组,尽心指导他们进行课题实验,引导他们对实验更深层次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科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研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种子。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得枯燥无味的探索如果没有兴趣的加持想要坚持下去是非常艰难的,对于科研的探索更加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她教导学生一定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她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怀感恩之心,感恩所有,感恩身边的每一个给予我们帮助的人,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每一次课题实验。下一步,许瑞瑞计划将科学研究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不忘初心、积极进取的心态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热爱教育事业,潜心科学研究,践行育人使命,许瑞瑞一直用心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她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对于新利官方网站的热爱之情、对于科研的执着追求、对于教师职业无比的幸福感。未来的日子里,她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全力以赴努力奋斗,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文:申明静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3本网讯 为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提升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 10月12日,学校召开高水平学科建设专家指导会,特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别敦荣教授,为学校的高水平学科建设 “把脉问诊”。校党委书记徐梅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领导王守全、李英德、苗金春、赵卫红、任立春、武玉杰出席会议。会上,李英德汇报了学校的学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别敦荣结合实际案例,从学科建设的意义、未来的发展谋划、成果的产出等方面,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现场交流环节,别敦荣悉心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徐梅代表学校对别敦荣教授的精准指导表示感谢,她指出,别教授的指导意见站位高远,思考深刻,让我们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学校今后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学校事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徐梅强调,要深刻领会、吸收借鉴别教授的指导意见,立足我校学科发展基础,进一步挖掘学科亮点,凝练学科特色,强弱项、补短板,做深做实做细各项工作;要整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以学科建设实际成效赢得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要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统筹谋划好下一步高水平学科建设工作,推动学科发展提档加速,以实干实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推动学校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参加会议。(文/图:肖玉芳/郭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3本网讯 10月11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应邀来校指导工作,校党委书记徐梅主持会议,校领导班子成员王守全、李英德、苗金春、赵卫红、任立春、武玉杰出席会议。会上,徐梅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发展情况。参会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就学校改革发展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向别敦荣教授进行了咨询。别敦荣教授充分肯定学校发展成就,就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拓展丰富办学资源、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和高等教育数字化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并耐心解答了相关疑问困惑。徐梅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别敦荣教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吸收到学校党代会报告和相关工作规划中,切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会前,别敦荣教授参观了学校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校史馆及潍坊文化名人馆,徐梅、来逢波、李英德陪同。党委(校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发展规划处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何珊珊/郭然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3本网讯 近日,学校理事会理事长李东教授带队应邀赴挪威水研究院、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进行友好访问。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潍坊市副市长吕珊珊出席相关活动。访问期间,李东介绍了新利(中国)有限公司的办学状况、国际交流合作前景、科研优势及特色专业,希望通过与挪威水研究院深化交流合作,搭建教学、科研、科普、实训与成果转化平台,并建立长期高效合作机制,推动学校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和潍坊鲑鳟鱼中挪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建设。在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该校数字制造实验室和艺术设计工作室,深入了解该校将“思维融入建筑设计”的办学理念,实地观看了学生艺术设计、工程制图的实操课。在学校与挪威水研究院、康源领鲜科技有限公司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上,陈平要求,三方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此次访问,各方进一步加深了解,拓宽合作领域,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意向,扩大了学校国际办学影响力。科研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生物与海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梁伟涛/唐魁 编辑:庄梦琦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面向经济社会和区域产业需求,本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强化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把“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彰显在学科建设工作的创新创优之中,始终坚持申硕攻坚,把学位点培育作为实施学科筑峰工程的有力抓手;始终坚持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龙头和引领作用,把构建雁阵式学科梯队作为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的关键举措;始终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方向,把打造精密契合区域支柱产业的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作为学科反哺产业的有力支撑,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位谋划 牵住学科建设“牛鼻子”学校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点站位,高位谋划,制定《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十四五”专项规划》《新利(中国)有限公司高水平学科建设方案》,切实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坚持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学校多次组织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统筹部署,理清发展思路,明确重点任务,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制定《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新利(中国)有限公司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贡献评价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完善重点学科体制机制。实施学科筑峰工程和学科提升计划,坚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启动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确定7个学科为第一层次重点学科、12个学科为第二层次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建设层次,打造“工科”品牌特色,凸显“农科”区位优势,打造学科高峰;整合“文科”传统资源,做精“师范”教育品牌,构筑学科高原;强化应用型学科群建设,学科建设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布局更加合理,学科设置与专业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明显提高,高峰学科达到省内同类高校一流水平。凸显特色 建强优势学科“火车头”统筹集聚优势资源,科学凝练学科方向,用好省市共建新利(中国)有限公司政策红利,一体化推动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加大学科建设与考核力度,高峰学科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培育建设电子信息、机械、农业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全力提升核心指标竞争力,3个专业学位点全面赶超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基本条件,确保优势学科率先突破、学科整体有序推进,打造一批“高峰”学科点和学科方向,为全校学科建设起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扎根于潍坊,成长于潍坊的地方院校,学校扛牢“立德树人、助工强农”两大使命,紧扣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工科基础更加坚实,农科优势更加突出,应用特色更加鲜明工科底蕴深厚。依托区域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集群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活跃优势,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信息、农机装备、智能制造等研究,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建设赋能产业发展,有力彰显了“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的影响力,提供了服务高端制造的山东经验。农科优势突出。深度对接潍坊国家唯一农综区建设,围绕种质创新、高效栽培、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进了园艺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智库成果得到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打造了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应用特色鲜明。通过优化学科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协同机制与国家和省市战略布局同频共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不断提升,是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产教深度融合专业66个,占比91.66%。教育部《高教领导参考》连续三期介绍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探索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创新驱动 构建科研成果“孵化器”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学校强化科研平台创新驱动,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实现了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突破,新增山东省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现代蔬菜种业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山东省智慧农业装备技术服务黄河流域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4个,新增统计建模与数据分析、高性能智能化制造及检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等市级科研创新平台17个。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调整梳理内设科研机构,成立“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研究中心”“二氧化碳捕获与催化转化研究所”“法治乡村研究中心”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科研机构,催生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国际国内学术舞台发出更多新利官方网站声音。如现代蔬菜种业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申报专利及技术成果等多处开花、成果丰硕,“苹果根域水肥调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共育成多个蔬菜专用新品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倡导和培育人才队伍的团队精神,实施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出台《新利(中国)有限公司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以推动学科发展和培养领军人才为根本,设立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基金,充分发挥学科和团队的集聚效应,推动相关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优先建设设施渔业健康养殖、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智能控制等6个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建设量子信息技术、绿色催化新材料的分子模拟及合成等6个科研创新团队,新增光电信息技术、特色蔬菜品质提升、医学图像处理与优化、区域创新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超额2倍完成第三次党代会建设目标。其中,于海瑞教授依托银鲑养殖设施工程科研创新平台,率领项目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开展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银鲑对主要营养素需求量和饲料原料生物利用率的研究,建立起银鲑营养数据库,设计了能有效提升银鲑肌肉品质的营养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银鲑用系列环境友好型高效配合饲料,整体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实施期间,已在国内建立起银鲑高效无公害养殖和环境友好型饲料生产线示范基地5个;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制定企业标准5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6篇。学校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技术团队,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针对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配套研发了葡萄树体、花果及水肥精准管理与智能控制技术,可使栽培过程减水30%,减化肥农药40%,减用工5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团队的技术加持,合作基地的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稳定,深具业内影响力,诸城梅香园连续三年获得山东鲜食葡萄销售价格定价权。诸城梅香园也成为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诸城贾悦镇,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超过了2500亩。团队把科研成果送到农民中间,把农民增产增收的成果变成各个主体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正是因为聚焦了机构、制度、平台、队伍、路径等关键环节,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高效益转化应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转型升级及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教研产融合工程,与8个产业园区、7个省市级行业协会、14家链主企业深度融合。近5年,学校取得授权专利352项(其中发明专利310项)、软件著作权181项,磁悬浮技术、水果精准栽培等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银鲑的营养需求及其环境友好饲料的开发”填补行业空白,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20年学校位列全国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第96位。打破壁垒 深耕学科交叉“试验田”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趋势更加明显。学校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变革,强化任务驱动型攻关,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下功夫,以更加有力的组织方式,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更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急需的能力与力度。召开会议协调推进RCEP研究中心、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和平学)研究工作,提高团队作战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辐射带动更多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举行岳镇海渎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并召开岳镇海渎文化研讨会,提升潍坊文史研究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校城融合“新利官方网站模式”。如RCEP研究中心注重多学科协同,密切跟踪RCEP国家需求,提升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能力,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全国政协转送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抓住RCEP机遇加快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加强我省海外仓建设 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建议》被省政协采用。依托学校人才团队优势,瞄准若干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出台《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培育办法(试行)》,打破学院、学科壁垒,组织跨学科团队, 以特色优势学科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农业等学科方向取得突破,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学科的转型升级,催生若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助力解决区域中小企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学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成绩代表着过去,站在新起点,学校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锚定目标,明确思路,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在新的赶考路上,加满油,把稳舵,推动学科、平台、团队建设实现更大创新突破,奋力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文:肖玉芳 编辑:张丹琳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3本网讯 10月11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库塞金·米哈伊尔·伊戈列维奇、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沙基洛夫·列纳特·别拉洛维奇一行五人来校访问。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成端主持会议并致辞。国际交流合作处、科研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处、生物与海洋学院负责同志参加活动。王成端对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国际交流合作以及现代设施渔业学科产学研等情况,希望双方能够加强三文鱼产业和功能保健品产业合作,拓展合作的深度广度,实现共赢发展。库塞金·米哈伊尔·伊戈列维奇、沙基洛夫·列纳特·别拉洛维奇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分别介绍了太平洋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太平洋海洋研究所的整体情况及开展的国际合作。会上,生物与海洋学院于海瑞教授还介绍了优质三文鱼产业链构建与发展情况。双方就建立友好交流关系、项目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及管理人员互访等方面达成一致。来访期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的专家参观了学校鲑鳟鱼联合研究中心。(文/图:尹鹏阁/庄梦琦 编辑:庄梦琦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2本网讯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关于下达2023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的通知》,我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曹连振教授获批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立项经费70万元,这是我校首次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旨在发挥省自然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协同创新,培养壮大人才队伍,推动我省相关领域、行业、区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依托山东省“光量子信息与调控”特色实验室和山东省“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高校人才青创团队,已连续5年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山东省“十强产业”急需建设学科领域--量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量子信息科技领域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工作,广开思路、深度谋划,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不断拓宽项目申报渠道,注重项目服务与管理,强化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加强经费投入和条件保障,争取更多优质项目成功立项,持续助力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文:蔡月梅 编辑:郭然 编审:张增森)
发布时间:2023-10-12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新利(中国)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